长期以来,化疗、放疗和手术一直是治疗肺癌的三种主要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分型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肺癌治疗在靶向、免疫、抗血管等方面产生了新的“利器”。
这几个地区的新药层出不穷,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存利益,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的希望。今日和大家聊聊目前晚期肺癌治疗中三大热门“利器”。
一、精确制敌——针对目标的治疗;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能很好的诠释靶向治疗的意义。驱动力基因的发现打开了靶向治疗的大门,靶向疗法就像精确的“弹药”,先瞄准再射击。具有特殊基因突变的患者在靶向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益处,使无进展生存期(PFS)甚至整个生存期得以改善。
近几年来,肺癌领域中靶向治疗的新药层出不穷,针对某一单一靶点的药物就获得了多个批件,而这些药物的选择常常会困扰患者和家属,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带来新的挑战。病人和家属需要了解的是,没有哪种靶向药物是万能的,而且几乎所有的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抗药性。与此同时,每种药物对不同病人产生的疗效往往有很大差异。尽管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毒副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怎样正确使用这些靶向药物,使自己受益最大,需要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有效地与临床医师密切沟通。
二、加强防御——免疫疗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火热,体内的免疫系统就像“安防部队”,肿瘤细胞就是“破坏分子”,他们总想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制裁,抑制安防力量的杀伤力。现有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最终杀死肿瘤细胞。与此类似,免疫治疗也有其问题。尽管免疫治疗有效的病人维持时间较长,但有效病人所占比例不高,如何识别有效病人是关键。毒副作用也是免疫治疗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监测、早处理。
三、断其粮草--抗血管生成药物
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进展均与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VEFG/PDFG/FGF等多种因子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为肿瘤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最早在1971年,Judah Folkman博士提出设想:如果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会被抑制。这就是“饿死肿瘤”的新手段,简而言之就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抑制其生长。
人参皂苷Rg3,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个中药单体新药,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是我国中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新发展。人参皂苷Rg3关键技术及应用还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人参皂苷Rg3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高含量的人参皂苷Rg3可抑制端粒酶活性,使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不能维持而进入衰老并最终死亡。还能阻断肿瘤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与代谢,治疗恶性肿瘤效果一般比较彻底,不易复发。
医疗水平日新月异,肿瘤药物也在不断更新,如何选择药物,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对医生和病人都很重要。在此也提醒大家,无论我们对肿瘤相关知识了解多少,确定治疗方案都需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在使用药物时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或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