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治疗也称作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和杀灭肿瘤的新生细胞,能够让已形成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生长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近些年,抗血管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联合多种治疗的效果也可圈可点。
在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也与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实体瘤在体内直径达2mm以上时,其必需形成自身的血管网络输送营养物质,否则不能继续生长,同时血管生成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其营养供应一段时间后,肿瘤就会处于休眠状态,长期作用就可以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这就是抗血管治疗的作用机理。
肿瘤到底有多依赖血管?
“饿死肿瘤细胞”这纯属胡扯,人不可能靠不吃东西就饿死肿瘤细胞,如果这么简单,那么癌症也不可能成为世界性难题了。肿瘤初期就如同婴儿一样,需要通过血管来为其运送所需要的养分才能长大。当肿瘤的直径超过2mm时,仅靠组织内的扩散已不能获取需要的养分以及氧气,此时,人体内促进/抑制血管生成因子间的平衡被破坏,产生很多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推动肿瘤血管新生,来为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提供越来越多的条件。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
因此,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的生长,扼住其运送养分的运输路线便成为了一个治疗实体肿瘤的办法。抗血管治疗和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应运而生。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阻断肿瘤周围血管生长过程,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减缓肿瘤生长。
近年来,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领域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常被用到的抗血管治疗药物主要有有化疗药紫杉醇、贝伐单抗、靶向药安维汀,血管抑制剂单体中药人参皂苷Rg3。在这几种药物中,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更好的要数提取自人参根部的单体中药人参皂苷Rg3,它具有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的形成,以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和VEGF2的表达等,降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为它无毒无副作用,各类肿瘤患者在各阶段都是可以服用的,包括在康复期内的患者。人参皂苷Rg3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个抗肿瘤单体新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经过大量临床数据证实的。
简单来说,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的增殖有关,其周围微环境的变化也是一大重要因素,肿瘤细胞诱发的毛细血管新生以及肿瘤中毛细血管网的形成,为实体瘤的后续生长及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抗血管治疗则是抑制新生血管,退化现有血管以及抗血管通透性,在短时间内,使“阴阳不调”的肿瘤微环境重新获得平衡,从而帮助化疗药物等治疗药物更好地作用于肿瘤,目前这也是很多患者在放化疗阶段“取胜”的一个关键点!